或者流量画像去设置架构,那么再精确的流量也是浪费!例如:进入一个会场的流量都是从旅行网站过来的,在会场上却设置电脑办公的产品,会合适吗?当然也可以卖,但如果把商品层级顺序调整呢,把旅行、手机自拍、相机等放到最前面,转化率将怎样?
大家猜一猜,京东、天猫双11的前15天,用户需求是怎么样的?正常情况下,用户都会等待全品类狂欢,有氛围、热闹、参与感;但实际上,每天同样都有不错的销售、都有GMV贡献,只不过略微小一些!
用户的购物需求是多样化的,碎片化的,若并非购物欲望的积累阶段,那在前15天的购物行为,一般都为精准性购物+刚需(土豪不算,购物太任性),所以一般,都值得推出时间轴roadmap,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!
前面提到:电商的战争在某种层面也是流量的战争,做好精细化的流量分发是关键!作为最大的2个终端:PC+APP/M,因其产品本身的特点,故而流量分发逻辑,略有差异:
2016年4月联合京东研发,一起做了一次运营层面非常有创新的一次实验:一个会场从上至下,若干屏乃至30屏,十万级、百万级流量进来之后,会呈现什么样的分发趋势呢?以前,所有人都会想,到底每个楼层的流量是多少?或者,我的产品该放在哪个位置?或者,我该如何去提升转化率,让所运营的产品过得最大的转化率。
所以上线了整体的可视化热力图和PV到达深度图,通过数据分析,让每个楼层的PV有个全景式呈现!一目了然,最大化挖掘产品,品牌,品类的潜力,做到有的放矢,让合适的产品放到合适的版块区域,不浪费更多粮食。并且在618期间,通过更广泛的品类做了更精确的验证;并最终得出电商流量长尾曲线:
A:指数说明:在正常情况下,每增加1屏,PV就会衰减确定的百分比,且匀加速衰减,PV变化呈现很明显的长尾效应;
B:实验结果:在整个主会场30多屏的前提下,一个楼层恰好1屏;主会场从上到下;(此处信息因涉及核心数据,如需查阅,请联系作者公众号阅读)
C:战术指导:精细化运营,更精确大促会场中每个楼层,每个版块的流量占比,按照事业部GMV占比,进行田忌赛马式的有机组合,实现整体页面GMV最大化,最优化!
如果说产品是产品经理的孩子,那么做运营就像和用户谈恋爱,想想自己怎么哄女朋友的,聪明的人都会“欲擒故纵”,同时,聪明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,给用户留下好印象,在第一时间就吸引用户的黏性。
再者,我们总会想,好东西放前面了,那全部流量都会不会都被截流?好的东西总会吸引用户继续期待,1元秒杀到了爆款,用户会思考我要不要再抢其他的好东东?大部分用户往往会有这样的心理:去超市“逛”的时候,原本准备100元的预算,结果发现衣食住行用的都在打折,很便宜,往往最后花了200、300、甚至500的钱,他会不断的“强迫自己”潜在需求的外露。交易之后,表面上,用户是抢到了折扣商品,但是对于平台商家而言,最终是让用户花了200、300元,平台最终赚了原来的2、3倍;
第三,相信人性是直接的,会主动去浏览看有没有其他他们想买的品质低价的好商品,比如下面;虽然总体而言,越靠前面,流量越大,不过只要做到有机的组合,即使排在末尾的内容也获取到不错的流量,比如通过利益点+锚点的组合、视觉引导等等;
第四,楚汉争霸中,汉初三杰韩信说:统帅一百万军队,需要多少将军,多少后勤兵,多少辎重兵,多少弓弩兵?打赢一场战争,需要各司其职,一场大促一样,有的版块定位品牌,有的版块定位销量,有的版块定位引流,有的版块定位GMV贡献,有的版块定位拉新用户,有的版块定位转化率……用户需求万千,做流量定位,也需按需定制,满足千人千面的用户需求!
移动端因其独特的终端体验,注定是强调交互体验(弹窗广告、动态入口……)、视觉聚焦(全屏创意、模糊背景、大背景、吸底导航、吸顶导航、曲面设计……)、社交分享(朋友圈、H5、直播+视频……)等多个方面的平台,故而移动端流量分发和PC的有较大不同:
用钝一点的锥子扎人,未必疼,但用细细的针尖,谁都会感觉到刺骨般疼痛;兵法云“集中优势兵力,攻其一点”;二战期间,德国闪电战动辄集中所有的机械化兵团,以非常庞大的装甲集群,快速推进;二战美军硫磺岛战役,美军兵力配置是非一般的集中,美日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是空军32:1,海军27:1,陆军5:1;
在商业方面,往往是20%的品牌往往产生80%的GMV或业绩贡献,20%的内容获得80%的关注度,即20%≈80%……那么,如果将80%的流量全部导入给20%的品牌、业务中去呢,集中最优质资源进行聚焦,会有什么变化?京东超级品牌日、超级品类日、超级单品日整合营销给出了答案;
京东在2016前后,推出了超级品牌日、超级品类日、超级单品日,其中在流量运营层面,一个很重要的核心逻辑就是集中优质资源,投入到优质品牌攻其一点,核心突破;当集合所有炮弹,以大规模,集群式的视觉+品牌表达时,用户的认知,视觉焦点,注意力,眼球动效,关注度,也会出现长尾效果,运营越集中,越整合,用户的关注也会越大,量变引起质变。例如下面的几张图,不管是谁,都会忍不住看一眼!(当然这种方式,是通过视觉体验,做到了流量的集群式引入)
举例:假设进入页面是百万流量,前面的区域分别包括10个版块,若各版块不相关的话,各版块所消耗流量平均4万左右,共40万流量,但若整合成一体,就像超级品牌区,那流量将立即成指数增长。10个版块所占有流量将突破80万,这就是将所有力量集中释放,整合营销的效果。将品牌势能全面释放,将流量运用到极致,对用户而言,更是创新和优质体验,对商家/品牌而言,更是整合创新、整合营销,提升品牌溢价、知名度的秘籍!
参与感:用户购物前,很多都不是特别了解商品,价格,产品特点,且无“线下服务员”那般介绍、推荐;所以其他用户对于新用户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!建议按照售前5大黄金指标来考虑,重点打磨“用户需求”的满足!比如:销量排行版,人气排行版……能给用户觉得:大家说好才真的好,那么多用户的选择是不会错的,我也跟随购买!
更何况,移动端用户决策时间往往较短,屏幕空间有限,留给用户的的新鲜感若不能及时保留,就很容易损失;如上面的几张图,当视觉越聚焦,越敏感,越突然的时候,用户会自然的去形成点击,这里面有几个心理特点:① 这么有意思,那我看看;② 这么大范围,那肯定有好活动,我也凑凑热闹;③ 看来是公司大力度的促销,现在不买更待何时,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……
商家要卖货,内容生产者要吃饭,社交运营者要变现,COSOCO历史性的联姻已是大势所趋,只有系统性的力量才能推动升级的完成,而不只是火一把就死,这是未来十年的消费逻辑。 一、...
逻辑,是文案的基本素养之一,它是文案具有说服力的根源。然而,许多人似乎更习惯以「走心」、「不自嗨」、「神文案」等偏感性的特质作为衡量文案优劣的标尺,或是以「刷屏」...
2017年,中国互联网广告份额将第一次超过广告市场总量的50%,这对数字营销来说,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 ...
过去这一年,有一种声音被反复提及,在微信平台红利期殆尽后涨粉变得困难重重,依靠持续输出原创内容,头部账号可以细水长流般稳步涨粉,但对于长尾端的账号而言,快速涨粉几...
对于互联网运营者来说,软文相当于我们打仗时的枪,是战胜敌人强有力的武器。软文之所以叫做软文,精妙之处就在它将宣传内容和文章有料内容完美结合在一起。 投资小、见效快、...
一样平常竞价专员大概会碰到预算投放、账户、网站都没有变更,但转化却显着降落,之前天天能有近20条的转化,如今却不到5条。在这种环境下,账户每每照旧出现一些渺小变革,好...
信赖许多企业在软文营销时常常会碰到一些题目。 好比:网站发稿,对稿子有什么要求? 消息网站发稿时,会随意窜改稿子吗? 消息网站发稿多长时间出稿,出稿后还可以修改稿子吗...
我是个实用主义者我,向来看不惯那些玩弄话术与名词的内容,什么整合,什么计谋,说一大堆对提问者有毛用? 实用角度,推广产物分成线上和线下。我主攻线上,线下我不讲。 线...
一款新产物问世,总是另人高兴的。但对付创业者来说,不能单纯的沉醉在本身的产物内里自嗨,产物是要推向市场担当磨练,而且可以或许为企业带来贸易代价的焦点地点。 在移动互...
做产物推广有哪些方法_怎么选择产物推广方法?信赖每一家企业都知道产物推广的紧张性,产物推广能有用带来客户咨询,从而进步贩卖额,在举行产物推广的时间,都市思索怎么举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