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个准则

  我想大多数的优化师都有这样的情况吧。为什么会这样,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具体的思维框架。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讲一讲一些思维方式。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。

  建议大家在做任何方案之前,一定要先在脑子里简单思考一下整体逻辑,列出大纲,简单说,整个方案的目录和子标题都应该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来。这个思维导图会帮助你在做方案时不跑题,且思路清晰,效率更高。

  方案里的每一段内容,都应该为最终的推广效果服务。如果对制定推广方案没有指导意义,请果断删掉。

  如何实现更好的推广效果才是方案的最终意义,如果内容不能实施落地,视觉效果再美丽,也只是花拳绣腿的假把式。

  前面有提到,我们在做方案之前一定要先简单思考一下,做出一个思维导图。那个这思考环节的方式就很重要了。怎么思考?思考哪些维度?这个时候,请果断拿出黄金思维工具吧~

  虽然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最多的是提高百度关键词出价,引进更多流量,但我们是否有思考过引入的流量是否进行有效转化?

  看左边的方案,有时间节点,有每日各个渠道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量,如果某一天没有达标,知道从何排查,也知道落后多少进度,该如何有计划性的追赶目标。

  右边的方案,什么叫加大投放力度?什么时候该加大力度?任务没有完成,差在哪里?怎么补救?在没有具体数字做指导的时候,我们很容易因为失去目标,导致做事没有目的性,出现问题时陷入迷茫。

  在第一步的时候,我们确定了推广目标,那么在第二步的时候需要考虑用什么方式,即选择哪些投放渠道,是搜索引擎、信息流、还是应用商店?

  分解目标后,我们假设想一天完成1000个有效线索,百度一天要贡献600个,需要2000个点击。那么在第三个环节,我们要考虑的是,用什么方法获取2000个有效点击。是添加更多关键词,还是更换创意展现形式?

  各家媒体产品不断推陈出新,不见得每一款产品都适合自家行业。就拿百度搜索的创意展现样式来说,虽然现在出现了行行通、橱窗、多子链、热点直达等多种展现形式,各形式之间还能叠加使用,虽然对提高曝光和点击有明显的效果,但是你的转化量真的提升了吗?

  记得当时有个朋友公司是做视频APP的,苍老师大婚的消息发出后,该公司的优化师立即追热点,将信息流的创意改为“苍老师大婚,那些年我们收藏过的AVI”,还配上了一些苍老师的美图。该创意的CTR将近20%,1个小时花了5万多,这数据多么可喜!最后我们来看看转化:34个注册,将近1500元的注册成本。(别问我后来那个优化师怎么样了o(╯□╰)o)

  又有一个客户,是做日历APP的,在360手助投放的时候,发现红包位置量大,成本低。不顾优化师阻拦,势必要将一天5k的预算全部放在红包位。一天将近5k个下载,成本突破新低,1.2元/个。客户说,还好没听优化师的。后来呢,次日留存率3%(一般广告投放渠道正常应该在25%~30%)

  市场不断在变化,用户画像也并非一成不变。例如有一个母婴类客户,在做今日头条的时候,圈定了一批女性用户,投放“防辐射服”创意,点击高,转化效果也好。但是大约半年后,针对这群客户怎么推送防辐射服的创意,点击和转化都不尽人意。想破脑袋,突然发现,这批怀孕的妈妈们已经生产完毕了,当然不再需要!为了验证想法,我们对这批用户推送了纸尿裤。果然销量很好!(当时我就惊呆了-_-)

  各大媒体广告产品迭代速度也十分迅速。我们同样要关注各投放渠道的最新变化,最新产品。别人不知道,我们知道,别人没做,我们做了,那就享受了先入市场的红利。

  很多人不做测试,上来就做,例如最近朋友公司有个游戏客户,优化师小C在做的时候,没有测试创意样式,直接投放普通样式,后来花掉小1万,激活才34个。诊断后,建议将投放样式调整为APP下载样式,激活量果然大幅提升。

  不管是我们熟知的SEM,还是近两年兴起的信息流和DMP,在投放时,都要进行效果测试。例如在做神马搜索的APP下载样式时,有两种形式:1.普通下载样式 2.高级下载样式。

上一篇:智能家居企业让网络营销扎根于经营战略中
下一篇: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灵魂